今年三月份,广州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旅游节。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报名去了俄罗斯游,今年则是东欧六国游。东欧过去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五六十年代和中国的关系相当好,再加上听说那里风景绝美,和西欧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前往见识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旅行社安排的六国分别是波兰、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其中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都是前华沙条约的缔约国,地理位置也处于在欧洲的东部,说是东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德国却是北大西洋公约缔约国,不过我们此行德国安排的景点都在柏林、波茨坦、德累斯顿,这几个地方在德国统一之前都属于东德,所以说是东欧游也勉强说的过去;可是奥地利从地理位置看在欧洲中部,被称为“欧洲的心脏”,从政治范畴来说奥地利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缔约国,不知道为什么也被旅行社划进东欧游的范围?这真是不好理解。就是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上路了。 广州到东欧要经停北京,去的时候飞波兰华沙,回来的时候才奥地利维也纳起飞到北京。我们乘坐的是国航的飞机,奇怪的是飞北京的时候,航班的有关信息一目了然:飞机高度多少,时速多少,飞机目前的位置、距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公里,目的地的地面温度是多少,全都清清楚楚的。可是从北京飞往华沙的路上,飞机上的航班信息功能就全都关闭了,从维也纳回北京的路上也是如此,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广州飞美国、飞东南亚好像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北京飞华沙是八个半小时,大概等于广州到北京距离的三倍,维也纳飞北京的距离也差不多,所以这次东欧游飞行时间是23小时,那么就飞了2万多公里吧。至于飞机落地之后,华沙-波兹南-柏林-波茨坦-德累斯顿-布拉格-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维也纳,全部是坐大巴,平均一天的行程是三百公里上下。然后就是在景点的参观拍照。说实话,也真不轻松。 我们对东欧六国的第一印象,是这里处处清洁整齐、静谧闲适,人人神态优游自然,无论在是华沙、柏林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还是在小镇,亦或是在大巴路过的村庄,都是如此。三月底纬度与东北相当的东欧地方,凛冽的寒气还没有消退,树枝上刚刚冒出嫩芽,但是早放的鲜花在路边、广场、大厦的花基、住家的窗台上已然是一片灿烂。我们注意到,这里都市和乡镇的差别不是太大,顶多就是马路是宽还是窄,大街上有没有无轨电车的区分而已,很难看到珠江三角洲洋气的别墅和粤北山区泥砖屋、广州的高楼大厦和粤西乡镇的破败陋室那么强烈的对比。至于城乡房屋的五彩斑斓、行人的闲适从容,在我们看来,都是差不多的。 这里曾经遭受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摧残蹂躏。比如华沙,二战中受到过两次浩劫,第一次是在1939年,德军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合围华沙的德军限令华沙当局在12小时内投降,可守城部队在华沙工人帮助下筑街垒,挖堑壕,准备弹药,投入城市保卫战。在德军炮火炸弹的狂轰滥炸之下,华沙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但华沙军民进行了20天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弹穷粮绝,城市失守。华沙的第二次浩劫发生在1944年,那一年希特勒德国在苏联战场节节败退,波兰地下军在华沙发动起义,企图推翻法西斯的统治,起义历时两个多月,被德军残酷镇压下去,约18,000名地下军军人和超过250,000名平民倒在血泊之中。事发之后,希特勒命令德军将华沙夷为平地。结果华沙城85%的地方都遭到毁坏。再比如德累斯顿,随着反法西斯盟军在东西两线的顺利进军,盟军掌握了欧洲的制空权,作为德国军工生产重要基地的德累斯顿成为盟国空军集中攻击的重点目标。1945年2月中旬,英国和美国空军联合发动对德累斯顿的大规模空袭行动,投下了几千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老城区和内城东面郊区整个被大火吞噬延烧,城市中超过一半的住宅夷为平地或严重毁坏,死伤的德军军人和平民数以万计。至于柏林,更不必说,作为法西斯的巢穴,柏林在苏军的几千门大炮连续轰击之下变成了一片片断井颓垣。凡是看过二战纪录片和故事片的,都会对这一点留下深刻印象。 七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眼前展现的,几乎没有半点战争的痕迹。华沙新世界街上的圣十字教堂、总统府、华沙大学的建筑都是按毁坏前的原样重建的,华沙旧城的皇宫、旧城墙、护城河、老城广场也都看不见曾经的战争痕迹。德累斯顿几乎全部毁掉的城区也都恢复如旧,始建于十九世纪初的森柏歌剧院,始建于十八世纪初的圣母大教堂都在1944年的大轰炸中夷为平地,现在又全部美轮美奂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歌剧院门口的歌德和席勒的塑像坐在那里,静静地凝视着茨温格尔皇宫前广场上熙来攘往的人流。进出圣母大教堂的人很多,教堂里的人或点燃祭坛前的蜡烛,或坐在一排排长椅上合掌支颐默默祈祷。如果不是导游指点我们看歌剧院和大教堂外墙面上色泽的些微差别,告诉我们那些颜色更深一些的石块,是大轰炸之后人们从废墟中捡来的原建筑的石块,颜色浅一些的则是后来配上去的,谁也想不到这些充满沧桑感的建筑,会是在上个世纪末才重建起来,重建距今不过二三十年的样子。还有柏林的国会大厦,当年苏军攻克柏林时被炸毁了一大半,外墙上也是弹痕斑斑,现在也是重现了旧时的辉煌。大厦前的草地茵茵似毡,许多本地人和游客在这里拍照、静卧、细声交谈。 无论是在华沙旧城广场上面带天真笑容的儿童,还是在曾经的柏林墙下的小酒馆的露天卡座里懒洋洋把玩手里的啤酒杯沐浴着阳光的男男女女,无论是在布拉格查理大桥上穿着校服、面露灿烂笑容凝视着桥边栏杆上千姿百态的雕像的中学生,还是在仅有6千居民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泰尔奇小镇的长凳上休憩着的老人,无论是在布达佩斯著名的瓦茨街里大嚼夹肉面包的青年,还是维也纳街心花园的施特劳斯镀金青铜像前的草地上晒太阳的人群,在他们身上你都可以发现其对眼前宁静生活的满足。不正是二战血淋淋的残酷教训,让绝大多数的欧洲人明白了和平生活的弥足珍贵吗? 不过,说欧洲人力图完全忘记过去的梦魇,可能又是言过其实。平心而论,他们对于过去还是念念不忘的,无论城乡,对毁坏掉的建筑物修旧如旧,就表现了他们对过去的执着。在捷克布拉格,我们参观了圣维特大教堂,据导游介绍说,这座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于1344年下令建造的,一直到20世纪初才修建完毕。整整建造了600年,这得经历多少代人呐!这不仅令我联想起曾经瞻仰过的乐山大佛,听说这座位于中国四川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崖壁上的佛像,开凿于盛唐时期的唐代玄宗时,完成于晚唐德宗时,前后历时约九十年,那时候已经让我惊叹了。可这还不到圣维特大教堂建造时间的六分之一,西方人的这种充满宗教精神的执着精神,真让人叹为观止。再比如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本来是柏林城墙上的一座城门,始建于十八世纪初的普鲁士王国,十八世纪末普鲁士崛起之后,勃兰登堡门重修,雕塑家沙多夫为它设计完成了一尊"胜利女神四马战车"雕像,并将其安放在勃兰登堡门门顶正中央。胜利女神张开翅膀,驾着四马两轮车面向柏林城内,象征着得胜归来。二战时勃兰登堡门在柏林战役中遭到严重损坏,它及周围的建筑都被炸毁。1956年柏林市自治政府决定修复勃兰登堡门,东、西柏林的文物修复专家根据在二战中抢拓下来的石膏模型和档案照片重新铸造了一套驷马战车及女神雕像,安放在勃兰登堡门上。再有就是柏林墙了,两德对立时东德为了防止东德人民投向西柏林,于1961年8月13日沿着边界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墙约155公里长,有3至4米高。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次年两德统一。柏林墙倒塌之后,并没有完全被拆除,导游介绍说柏林还有三段残存下来的柏林墙,最长的一段长达1300多米,两德统一后,柏林市政府于1990年邀请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这段柏林墙上,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绘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兄弟之吻》,是根据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相拥而吻、显示兄弟情义的照片创作的,当然,现在这一吻已经成为笑话了。这一小段的柏林墙作为历史遗迹保留下来,它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就像一道永远无法消除的伤疤,提醒着柏林人不要忘记当年的血泪和创伤。 陪同我们游览的广之旅小招导游是典型的广东佛山人,旅途中总是操着一口广式普通话介绍欧洲六国的景点和历史,常常让大家听后忍俊不禁。不过旅游团沿途还是请了几位地陪,清一色的娘子军,都是嫁到欧洲来或者在这里工作多年的,她们的普通话标准多了,而且对这里的了解十分深刻,如数家珍。在她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东欧这几个国家经济都相对发达,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就远远高于俄国。德国、奥地利、波兰自不必说,捷克斯洛伐克在一战时依违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两不得罪,靠倒卖军火军需品发展工业,大发其财,积攒下来的财富据说已经可以媲美欧洲英、德、法等强国,直到现在人均GDP仍然高达2万美金;匈牙利本来是奥匈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布达佩斯更是奥匈帝国的首都,极富大都市的气派,那里的国会大厦比伦敦的国会大厦更加辉煌。因此,前苏联与东欧诸国结为华沙条约组织,可能地缘的因素远多于生产力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因素。实际上,由于后者的明显差距,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内一直矛盾不断。波兰历史上曾经被包括俄国在内的列强三次瓜分,二战后有革新和民主倾向的工人党总书记哥穆尔卡被批判撤职,继任第一书记推行苏联模式,盲目发展重工业,使农、轻、重比例失调,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了不满情绪,爆发了波兹南工人罢工,党内改革派推选哥穆尔卡重新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东德,1953年由于供应短缺和工作定额上涨,有250个地方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游行。德国统一党的政府大楼被点燃,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苏联军队介入,他们用坦克镇压了人民。此后,政府毫不留情的惩罚了游行示威的领导者,有些甚至被处以死刑。至于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匈牙利的纳吉事件,更是人所皆知的了。我们曾经在布拉格的温齐斯拉斯广场游览,这里名为广场,实际上只不过是一条比较宽的大街,据说1968年8月20日晚,20万华沙条约成员国的20万部队和5000辆坦克就是在这里布防,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领袖杜布切克等人押往莫斯科的,两名匈牙利的大学生也就是在这里先后自焚抗议苏军的入侵的。可以说,正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东正教和天主教)、民主制度试行时间的长短、民族之间的矛盾,再加上苏联对兄弟党和国家的大国沙文主义的态度,使得东欧诸国在华沙条约组织中的时候就产生了强烈的离心倾向。1989年苏联解体,原东欧国家一个不拉地倒向西方,先后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盟,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俄罗斯在看到过去的小兄弟先后倒向欧美,甚至在自己的周边地区为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军队提供军事基地,心头怎么会不含着一口怨气?我们在旅游期间,发现一个很普遍的事情:几个国家的天空,空气都很清新,可是万里晴空总是有一道或几道喷气式军机拉出的白色尾气,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总是如此,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这种军事训练似乎无伤大雅,可在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的眼里,无异于是让别人用尖刀抵在自己的喉咙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旅游东欧期间,在俄罗斯还先后发生两件事:一是俄罗斯的反对派在俄罗斯各大城市组织游行示威,口号是反对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家族贪腐,矛头却直指普金;二是圣彼得堡地铁发生恐怖袭击,恐怖分子以自杀式炸弹炸死众多无辜平民。这次恐袭事件,在俄罗斯政府支持叙利亚政府军攻击围剿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的背景下,显得特别阴森诡谲。俄罗斯对于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展开了毫不留情的反击。这世界真是不太平啊! 十天游览,大开眼界。异域风光,长智启蒙。平安回来之后,忙于整理行程中拍下的照片,此后才有余暇把观光中的印象一一记录下来。
何天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