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风和日丽,摄影协会按原定计划组织会员前往增城仙村、朱村等地采风,30多名会员参了这次采风活动。在路上,摄影协会顾问谢善本老师先向大家传授摄影知识和经验,拍何种景色要用多大光圈、快门定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要白加黑减,他还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大家思考和参与讨论,跟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摄影课。上课结束后,为了活跃气氛,谢老师还鼓动大家唱歌表演,刘琼发会长的客家山歌,李友梅、周碧霞副会长的老歌,莫汉和李凤吉老师合唱的《沙家浜》,粤曲京剧对唱得珠联璧合,引起大家的鼓掌欢笑。 采风活动的点选取的是仙村伟添农家乐,这是谢善本老师联系的。农家乐的老板年轻时出门打工,学习厨艺,学成后回到家乡增城仙村办起了农家乐,自己主厨。他业余爱好是摄影,参加过很多地方的摄影班,从而结识了谢善本老师。此后,他在广州、香港、增城等地参加了摄影协会,还担任了增城仙村摄影协会的会长。他拿着并不高级的相机拍下了许多田园风光和人物的作品,还拿到了奖项。摄影让他结识了许多影友,也对他创建的农家乐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烧制的菜肴分别获得了世界厨皇粤菜大赛、中国烹饪铁人大赛的大奖,他的农家乐也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的光荣称号。所以伟添农家乐虽然地处偏僻农村,既不近高速公路,也不靠铁路,可闻名而来的食客影友仍然络绎不绝,他们都是来交流摄影经验并且顺便品尝佳肴美味的。 老板为我们设计了几个摄影点。上午去荔枝林里拍耶稣光。耶稣光是摄影专业术语,指阳光投射在雾气或大气中灰尘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出光线的线条,如果是大面积的光线投射下来时,光柱清晰,景象十分壮观。耶稣光也可以用人工制作,就是烧烟,阳光形成的光柱,同样十分可观。荔枝林里有不少枯枝残叶,大家点燃了几堆枯叶之后,随着袅袅青烟的飘起,透过头顶树叶间隙射下的阳光顿时现出了屡屡光柱,老板事先聘请来的模特儿穿上汉服,在轻烟和光影中摆出种种姿势,让大家拍照;摄影协会的会员们也轮番上阵,或牵着充当模特儿的黄牛,或迈着姗姗猫步,或挥舞准备好的各色丝巾,引来其他会员们的相机快门一连串的“嚓嚓”急响。谢老师还亲自上阵,挥舞丝巾奋身跃起,让大家拍照;他还指挥几位自告奋勇的女士摆出连续起跳的飞天姿势,引起大家的惊呼。谁能想像出来,我们都是“70后”“60后”的老年人呢! 中午,我们在伟添农家乐品尝招牌菜“稻草鸡”,在稻草上放置走地鸡,淋上特制酱汁烧焗,稻草的清香渗人鸡肉,鸡油又被稻草吸走,黄橙橙的鸡肉令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还有自产自制的烧鹅、清蒸皖鱼、各色农家菜,真是大快朵颐。 饭后小休,我们在老板带领下直奔摄影第二站,朱村一个赵姓的古村落。据说这个村子的赵姓人家,都是河北常山赵子龙的后裔,为避战乱南下定居。村口的不少建筑十分洋气,高高的围墙,典雅的铁门,在几层大屋上,大阳台、飘窗台错落有致。可是往里走,就是传统的小巷农舍、晒谷场和小池塘了。与村口那些新式楼房相比,古村落深处的房子比较显得破旧,而且看起来现在住的人也不多。老板特地带我们到一条秀才巷,据说这条小巷清朝曾经出过6个秀才(在一所县学每三年才有20-30个秀才名额的清代,这算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了),故名秀才巷。青石板的小巷两旁,都是一色青砖到顶的瓦房,足见当年的辉煌。可现在人去楼空,青砖瓦房都是铁锁扣门,不见人影。一些老房子还因为久无人据渐渐颓废了。老板在附近中新镇的市农工商学院请来两个学生当模特,她们穿着古装,踩着青石板路,在夕阳映照的荒废古屋背景之下,从杳无人迹的古巷里缓缓向我们走来,倒也有一种凄迷之美,成为一众影友的摄影对象。 离开古村落,我们驱车前往白水带,准备拍摄瀑布,谢老师还特别提醒,拍摄水流时光圈快慢会使瀑布水流显现出不同的风格。可惜,由于修路堵车,时间等不及了,老板便带着我们去号称“广州第一桥”的步云桥,桥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石拱桥长20多米,宽2米多,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桥体坚固,历经风雨沧桑而巍然屹立,现在仍然是当地农民下田必经之路,2015年成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通往古桥的路上,两边都是农田,种植着水稻、瓜菜和花卉。挑着水桶、挥舞锄头的农民远远近近地正在劳作。老板雇请了一位带着客家斗笠的农妇,牵着一条黄牛在古桥上来回蹒跚,让影友们拍摄,直到夕阳西下。 这次采风活动举行得十分成功。摄影协会还准备在近期举行专题讲座,请会员缴交拍摄作品,让谢老师点评成败得失,这对提高会员的摄影水平和创作兴趣,无疑又是一大盛事。所以在华师退协摄影协会网群上,网友们不断将自己的作品放上去,而且纷纷对摄影协会的工作点赞,寄以厚望。 撰稿:何天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