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显示

R图片新闻

R推荐新闻

1 我校关工委召开校院两级关工委离退休成员学习培训会
1 物电关工委邀请刁振强副书记到学院上党课
1 记2015年祝寿会
1 华南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开学典礼举行
1 关心下一代 翰墨寄真情——我校主办书法家现场挥毫寄语赠送毕业生活动
1 国务院对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成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整
1 东南十一省(市、区)属重点师范大学关工委第二届协作会在江西师大召开
1 华南师范大学老年大学2014年春季招生简章
1 老年病的预防
1 谈谈痔疮的预防和治疗

更多内容

托老中心十三载
工作动态  加入时间:2015-06-01  来源:admin  点击:

今年3月初,广州市老龄办、天河区老龄办、石牌街道的领导到

我校考察校退协工作,听取了校离退办、校退协领导汇报校退协的工作情况,实地考察了离退休教工活动中心和校医院下属的托老中心,对华南师大的老龄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对托老中心提供的托老服务留下了深刻印象。

    身为华南师大的离退休教工,可能有很多人对校医院托老中心的情况并不了解。为了了解托老中心的工作,我们对校医院领导、托老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采访。

    华南师大校医院托老中心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建立校医院托老中心的设想,与华师外语学院的退休教师周信铭夫妇有很大关系。周信铭老师是共和国成立之前归国的留美博士,他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高校获得社会学、心理学双博士学位。由于表现出色,他荣获有美国大学生最高奖之称的金钥匙奖。周信铭终生从教,归国后曾先后在金陵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来到华南师大,先后在教育系、外语系任教。周信铭夫妇一辈子无儿无女,他把全部身心都放在教书事业和学生的身上。1999年,已经退休的周老设立了“周信铭困难学生助学基金”, 把历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10万元悉数捐出,每年资助十几个困难学生完成学业。2002年, 周信铭还决定把自己仅有的房产捐献给华师,用来出卖或者出租,收益汇入“周信铭困难学生助学基金”,继续资助困难学生。可这么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在年老体衰、生活自理能力渐渐减退而身边除了相濡以沫的老伴再也没有别的亲人照料的情况下,又不幸患上了结肠癌,手术后他又做了膀胱造瘘术,身上挂了尿袋。为了防止尿道感染,须定期换药、冲洗并更换导尿管。于是,校医院池景泉医生就带着护士定期上门为老人家医疗护理,这一护理,就是整整一年多。池景泉医生十分遵时守信,风雨无阻,按时上门。他换药时细致耐心,不怕脏臭。他每次换药后还把老人家里清扫干净。他看到老人长期吃饭堂,担心营养不够,时不时还会给老人送上自己家里做的饺子、茶叶蛋等美味佳肴,得到了老人和外文学院“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赞誉。外文学院的领导后来向校医院提出,能不能想一个长远的办法来解决周信铭老人的实际困难问题。这促使担任了校医院主持全面工作的副院长池景泉动起了一个念头:是否可以在校医院创设一种“医院式养老”模式,专为生活不能自理而又缺人照顾的老人而设,为像周信铭这样为华南师大的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的老人,提供一个更好的养老医护环境,让他们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日?除了为老人们提供正常的生活需要以及娱乐健身之外,还又能随时提供医疗救助和护理?经过校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上报学校批准,校医院托老中心终于应运而生。这在广东高校中可是“第一个”,引领了广州市“医院式”养老的潮流。 

托老中心成立之后,一批批老人入托。他们有的是华南师大退休的教职员工,有的是华师职工的亲人家属;有的是像周信铭老师那样的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的空巢老人;有的是患上了老年病、家人无法全日陪护的老人;有的是不愿意拖累子女而主动要求进托老中心的退休教工。按十三年来的统计,他们入托时的平均年龄已达81.42岁。而从入托的年份看,有越来越高龄化的倾向,如2002-2003年入托的老人平均年龄83.12岁,而2013-2014年入托的老人平均年龄则达到了83.88岁,增加了0.76岁。这些老人大多数患有各种各样的老人病,如冠心病、中风、肿瘤、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抑郁症、前列腺炎、哮喘、骨折、骨质疏松等等疾病,有的老人患有几种疾病。护理这些老人生活起居的困难,可想而知。

托老中心成立时,有35张病床,想要入住的老人常常是一床难求。为了满足离退休教工的强烈要求,2013年校医院装修后,把病床扩大到60张。十三年来,入托的老人共有一百三十人,除了二十多位老人后来出院转走之外,有六十三位老人在托老中心度过了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们离世的时候平均年龄87.49岁,其中有四位老人年龄超过100岁,有二十五位老人年龄超过了90岁。这个寿命数字,比华南师大社区家居养老的平均寿命只长不短。可以说,这也从特定一个角度反映出托老中心医疗护理工作的成功。目前中心仍然在托的老人还有四十二位。

托老中心医护人员从不固定到相对固定,这对于及时掌握入托老人病情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托老中心的医生不是专职的,上午查房后还要到楼下门诊,其余时间如果老人病情有变化,楼下值班医生则随叫随到。校医院派到托老中心的值班医生大都经验丰富,但是医生临时上岗并不利于监测老人病情。梁德英医生在退休之后,服从校医院分配,以为学校多做贡献的心态投入了托老中心的医护工作。梁医生十分关注老年人的三个基础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对这类病人精心指导用药。她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发现几位老人的非典型性心梗等急症,及时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孙濡泳院士外伤性脑出血而引发痴呆症,记忆力迅速减退,很多同事和在托老中心的医务人员都不认得,托老中心医务人员坚持对他进行记忆力恢复训练,现在孙院士病情稳定,已经可以和护工下棋了。另一位80多岁痴呆症患者,发病8年多,近半年不与任何人说话,经过训练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与人对答了。一位中风后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教工,多年来没有意识,对亲人的呼唤也毫无反应。入住托老中心后,医生、护士每天一早巡房时,有意识地和病人柔声交流,进行心理疏导,现在病人已经开始有听觉反应了,还会微笑了。最为惊心动魄的是2012年的夏天,广州发生了流行性感冒,托老中心的老人几乎全部受到感染,发烧咳嗽,肺部发生炎症。梁医生急忙组织护士护工一起抢救,对症下药,给老人输液输氧,除了两个病人需要转去大医院,其他的老人在托老中心医护人员全力医治下全部化险为夷。梁医生认为,在托老中心能够医治的就尽量不要转院,托老中心转院的老人,每年只有二三个,只有严重的疾病如急性心梗、脑中风才转到三级医院,其他疾病都在托老中心治疗,这不仅使老人及家属省下了很多麻烦,也为学校节约了不少医疗费用。

托老中心实行是医、护相结合的方针。入住老人在老年病稳定的时间段里,监测护理甚至比治疗还重要,所以才会有“治疗三分,护理七分”的说法。我们先来看一些典型的病例吧。

第一个住进托老中心的周信铭老师入住时已经94岁,他除了患有膀胱癌之外,还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哮喘病。而在托老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周老又多活了8年,一直到103岁的高龄才离开人世。周老的夫人同年入住托老中心,她身患冠心病、老年痴呆和高血压,还在94岁时安装了心脏支架。她在托老中心生活了8年,以99岁高龄离世。

一位患晚期鼻咽癌的老教授,癌细胞已经浸淫整个鼻腔,面部创口12x12cm、深5cm,疮面分泌出恶臭的腐烂物。在中山三院住院期间,医院认为已经没有治疗价值了,护工和其他的病人也对老人冷言冷语,因疮面分泌出恶臭的腐烂味,谁都不愿意进入老人的病房。最后医院通知老人出院,病人家属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托老中心的工作人员知道这一情况之后,主动把老人接到了托老中心,悉心护理。病人腐烂疮面分泌物多,每天需要换药,房间里甚至走廊上都弥漫着阵阵恶臭。面对如此严重的病人,苏护长没有退缩,一方面帮助老人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热心为老人制定护理计划、心理护理、饮食治疗方案。要求护工每两小时帮病人翻身,每天帮老人清洗全身,及时更换衣物;她每天主动用娴熟的护理技术给老人换药,节假日也不例外。病人在她连续二个多月悉心照料和换药下,腐烂创面分泌物的恶臭减轻,房内及走廊闻不到恶臭味了。就这样,老人在托老中心度过了生命最后几个月,至今老人的家属说起来都赞不绝口。

一位教师的母亲数次中风,成了植物人。女儿没有时间长期守护在母亲身边,只得把母亲送到托老中心。中风卧床的病人最容易生褥疮,可老人从入住到去世,由于医务人员精心护理,护工又按时给老人翻身拍背,安然度过六年多,竟然没有生过褥疮。长期卧床老人很容易发生褥疮,托老中心医务人员很重视基础护理,十多位长期卧床老人没有发生褥疮,有几位中风老人入托期间突发疾病,转到三级医院治疗,住院期间患上了褥疮,病情控制之后回到托老中心。回来后经过医务人员的悉心护理治疗,为他们治好了褥疮。

一位退休老人,孤身一人,无子无女。平时生活都是原工作单位办公室照应。2008年,他89岁时在家因为不慎摔倒骨折,生活无法自理而入住托老中心。后来他几次发生脑梗,在托老中心及时抢救治疗,病情好转治愈。这位老人还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经常呕吐,护工因为呕吐物狼藉,不愿意继续对老人进行护理。托老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多方研究,用不同的药物试着给他止吐,终于发现了最有效的止吐药。就这样,在托老中心的悉心照料下,这位孤寡老人一直活到96岁才去世,堪称奇迹。

一位退休职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常年卧床。他离婚后,女儿神经不太正常,护理马虎,只好在床上大小便,因为没有及时的清理,房间里的骚臭味令人作呕,至于洗澡清洁就更谈不上了。托老中心听说后,几次上门劝说他的家属,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把他接到了托老中心。苏护长安排护工给老人洗澡清洁,睡到干干净净的床铺上,年近90的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这是他进入老年之后过的最干净、最舒心的日子。

护理人员最不愿意护理的是痴呆症病人。病人的病症可谓千奇百怪:有的病人经常发无名火,骂人打人;有的病人晚上不睡觉,大吵大闹,白天又呼呼大睡;有的病人把自己的被子、卫生纸一片片地撕烂;有的病人白天根本站不起来,晚上却能够突然脱光了衣服四处游走。对于这些病患老人,医生护士只能克服种种困难,耐心护理,还要时不时地给护工做思想工作,劝慰她们的同时,还规定她们如何护理老人。

在我们采访托老中心的医务人员时,她们说起十多年来工作的酸甜苦辣,自豪中也有几分无奈。幸好校医院的前后两任院长都十分重视托老中心的工作,托老中心刚刚成立时,人员相对不固定,直到2004年,苏护长和肖护士先后服从校医院领导的安排,被分配到托老中心,中心的护理班子才相对稳定下来,这也是托老中心的工作在日后走上规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悒萍院长说起托老中心这两位干将时赞不绝口:苏玉英护长是整个校医院的总护士长,负责全院护理管理和托老中心管理工作,她没有白天黑夜、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的观念,托老中心的护理抢救工作她总是随叫随到;肖春蓉护士就住在托老中心,可以说是24小时全天候执勤,不管老人什么时候有什么需要,护工一叫就马上过来,哪怕是一些生活琐事的处理:如接打电话向家属汇报老人病情变化、帮老人停餐、叫老人听电话、发纸尿片、帮老人交费等等;老人记性差,电视机、空调器、热水器教了很多次还是不会使用,她就不辞劳苦三层楼跑上跑下。对老人突发事情的处理:如鼻饲老人在进食时拔出胃管,肖护士给老人及时插上胃管;有两位老人尿管脱落,疼得大叫,不准任何人碰他,肖护士闻讯夜间给他们插上尿管,让他们安然入睡。有三位老人进食时食物呛入气道,嘴唇发紫面色发青,幸好肖护士及时赶到,及时抢救才保住老人性命;遇到病情比较严重的老人,家属不同意转往三级医院治疗,夜里肖护士随时观察老人生命体征,吸氧、吸痰;有的老人夜间突然病情变化抢救无效死亡,肖护士和值班医生就及时守护给予终末处理。

托老工作看来简单,其实不简单。这份工作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爱心。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托老中心的苏护长,她就是这样一位好同志。

苏玉英同志1982年7月在广东医学院护理学院毕业后,33年来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她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监护室和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工作12年,熟练掌握监护室的各种技术操作和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历任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和华师大校医院护士长二十多年,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在华师大校医院托老中心工作十年,苏护长始终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为座右铭,工作中勤勤恳恳,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业务上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善于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视患病老人如亲人。

托老中心主要收治的是孤寡空巢老人,他们生活大多不能完全自理。苏护长对待老人始终做到关心、爱心、耐心、热心、细心,以微笑面对每一位老人,以亲情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心,以爱心善待每一位老人,以细心照顾着每一位老人老年痴呆病人和脑血管意外病人语言表达能力受限,易激动、爱发脾气。她总是鼓励老人战胜疾病,克服身体疾病出现的行动不便。有些老人在吃饭时,常常发脾气,把饭菜吐在护理员身上,不肯吃饭。这时苏护长就会拉着老人的手,拍拍老人肩膀,笑着问寒问暖,像哄小孩一样一口一口地喂饭。有时老人会连续几天吃饭时,都要她喂饭,这时老人脸上才有了笑容,才肯吃饭。有的老人想子女了,她主动联系老人家属,请老人子女抽时间来看望;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的,她用自己手机打给老人的子女,让子女与老人通话;有的老人吃饭比较挑剔,苏护长每次都反复征求意见,帮助伙房搞好营养饮食;遇到老人心情不好、甚至绝食,她会给老人做思想工作。节假日休息苏护长也常常回来看望老人,帮助老人到华师沁园买爱吃的食品。孤寡老人或子女在国外的老人,需要送到南方三院、华侨医院、中山三院、红会医院、省人民医院,她都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去接送老人出、入院;若遇急救老人,需“120”送出,急救车来了,不管是上班或是下班,联系不上家属,她会毫不犹豫跟着急救车送到医院,帮助老人办理相关手续,甚至先帮老人垫付医疗费直至家属到来,虽然人很疲倦,但她听到老人的生命没有危险的时候,总是感到十分欣慰。

苏护长用爱心、细心抚慰每位老人  ,老人害怕孤独、害怕死亡。他(她)一人在院,除了天天面对护理员之外,子女在他们有病时,不能随时来看望陪伴,这使老人感到特别孤单无助。他们需要关爱、需要陪伴,苏护细心观察每位老人的心理变化,为他们尽儿女的孝心。对每位老人的口味,喜欢吃什么,她都很清楚,每逢节假日不忘来到老人身边,看望和帮助她们,给孤寡老人送节日礼物。天冷了哪位老人需要增加衣服,哪位老人天冷了容易生病,她都了如指掌,并主动为孤寡老人增添衣物。老年痴呆和脑血管病人咀嚼困难,牙齿损坏,食物摄入量较少,营养供应不良,她买来了食物料理机,让护工把食物搅成糊状,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吃。有位老人生日快到了,每天念念叨叨,她和院长商量,与老人原来单位领导联系,一起同他过生日,送上鲜花和蛋糕,唱“生日快乐”歌,老人显得很开心。她积极组织学校青协和红十字会的学生每年一次给老人表演节目,每天下午学生陪老人聊天、下象棋。

她用辛劳赢得老人的满意。对护理生活不能自理,语言表述不清的老年人,她除了检查和安排好护理工作外,还常和老人拉家常。有一位孩子在国外的老人,生病打着点滴时在卫生间又拉又吐,拉着苏护士长的手不肯放,生怕没人管她,苏护士长在又脏又臭的环境中,陪着老人,帮老人清理污物,老人很感动;有一位老人需鼻饲,但一天晚上9点钟,老人拔掉胃管后一直不配合插胃管,值班护士几经折腾也没能插上。这时,值班护士便叫苏护士长从家里回来托老中心帮忙,苏护士长来到后,一边和老人拉家常,告之老人插胃管的目的及好处,一边帮老人插胃管,不知不觉就为老人插上了胃管。在一个在寒冷的冬天,有位痴呆老人晚上11点钟骂护工并把护工赶出房外,把自己反锁在房内,值班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办法劝老人把门打开,只好把苏护士长叫回来,老人听见苏护士长的声音很高兴,主动把门打开,苏护士长进房后,安慰老人,使老人情绪稳定,使老人同意护工回到房间里照顾她。

有时候住在同一个房间的老人,由于生活习惯不一样,或者其他原因,常常会发生争执,苏护长又要对他们好言劝慰,使老人消消气,以便和平相处。

托老中心的护工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女性,她们有着长期护理病人和老人的经验,对护理规程也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不过,有时候对大发脾气的老年痴呆病人和脑血管意外病人,她们也会感到委屈,这就会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每当出现这种情况,苏护长就要在平复病人情绪的同时,安慰受了委屈的护工,并且再三叮嘱护工不能因为患病老人发脾气,就减缩护理的质与量。护工有时候也会因为争抢或推拒做某位老人的护理工作以及其他事情而发生争执,这时候苏护长就要出面做调解工作,让护工放弃争执,把心思都用在护理工作上。每到了春节假期,护工们一年在外,都想回家和亲人团聚。苏护长又要出面做协调工作,让一些护工回家过年,另一些护工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在春节结束后再回乡探亲,以使托老中心的护理工作不至于出现空挡。这样的管理工作,也让苏护长花费了不少心血。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们采访过程中,耳闻目见还有许多许多。比如托老中心刚刚开设时,由于经费的问题,各种设备添置的还不够齐全。后来,石牌校区有九个院系搬迁大学城,行政学院也因为与省委党校合并而搬离,这些单位都要报废一批旧的办公设备,好像桌椅板凳、木柜、旧电脑桌什么的。苏护长闻讯后,立即主动前去联系,请人用三轮车把这些家具“捡”了回来。我们采访时,看到这些设备现在还在使用。这种艰苦奋斗、为了革命事业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正好反映了身为共产党员的白衣天使的本色,足以使人动容。可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感谢校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更感谢托老中心医生护士的爱心和职业道德,使得托老中心在十三年里办的风风火火。祝愿托老中心能够越办越好,能够给更多的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的离退休教工以关怀体贴,让他们能够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程。祝愿校医院托老中心能够为华南师大社区的养老工作和华南师大的老龄工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老龄问题研究会通讯员


上一条: 关于高校社区养老模式的思考
下一条: 解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覌——2015华南师大老教授论坛活动纪要

没有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箱: hsltb@scnu.edu.cn                        电话: 85211020  85212923

相关部处:校办公室 组织部 人事处 教务处 社科处 科技处 校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