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采访的连续报道,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关注和热议。“家风”吹送正能量,“家风、民风、党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之成为人们的兴趣话题。这是一个密切相关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家教家风中就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家风徐来,校园氤氲。2014年4月10日下午,政行学院关工委、退协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在教工俱乐部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畅谈家风家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培育与践行。学院关工委成员、离退休老党员与12级、13级党支部学生党员共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学生党支部陈彩娇同学和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学院退协党支部书记郑维铭教授共同主持。 主持人开场白话音刚落,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的徐焕洲教授便抢先发言。八十高龄了,回忆起儿时母亲的言传身教,一件件小事仍然记忆犹新。他认为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勤俭持家、真诚待人、崇德明理、向善向上的优良品德和谆谆善诱的家教,对自己一生安身立命影响至深至大,可谓终身受益。他认为,弘扬包括优良家风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今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的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积淀下来的正能量发挥出来,向民风辐射,延伸到社会,又从社会反哺到家庭,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徐老师一番“家风”话语顿时激起了与会者的发言欲望。师生们争相要求发言,主持人决定采取师生轮番限时发言的办法,以便让更多与会者得到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学生党员殷柏宁说,家风就是门风,自己从小调皮成性,奶奶每天总是三番四次的指责自己这个错,那个错,当时很反感,歉老人家啰嗦。长大成人后才觉悟到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风家规教育。例如小时候奶奶教我们每天起床后要逐一问候家人早安,自己叠被子,当时就觉得烦,后来慢慢悟出此中道理,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现在每次回到家里,都自觉照做不误。今天讲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家风却是其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赵育生、邹永图、周德绪、侯经体、吴少荣、余汉熙等老教授先后作了精彩发言。八十五高龄的赵育生教授话到动情时,不禁唱起了青年时代传唱的革命战歌,用歌声歌词诠释优良家风对自己投身革命、努力工作的教育功能。赵教授还认为,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有新突破:内容更加广泛,更便于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的认同。有老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分,体现了更多的共性和更大的包容性,是一大进步。 12级和13级多位学生党员会前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写出了发言稿。由于时间限制,发言时干脆放弃稿子,即席整理思路,临场发挥,反而取得少而精的效果,赢得热烈的掌声。 座谈会上,发言者也谈到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优良家风教育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同时也对家风与党风、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有发言者强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家风好,民风、国风、党风才会好。多数发言者认为,家风与党风、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方面的努力。还有发言者强调要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建设新时期的家风,既要守护传统美德,又要融入现代精神,如家庭民主、社会责任、进取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等等。新时期的家风建设,应该站在当代文明发展的制高点来审视,剥离传统文化中过于保守而不合时宜的成分,提倡创新与个性。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可以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两条主动脉,使之衔接贯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优良家风,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家风”切入,便于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 侯经体教授依据十八大精神对家风与党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家风固然影响社会,但社会风气不好的根源又在哪里?这里要把原因和根源区别开来。原因多方面,但你不能说根子在家风、民风。是党风、官风、政风影响民风,最后影响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共性,强调主导、统一、引领,强调主流。当今主题应是党风,是价值观,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所以应把重心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方面。 时间所限,座谈会只好在大家谈兴正浓的当儿收尾。郑维铭主任对座谈会做了总结。他特别希望在座的学生党员能把此次座谈会生发出来的正能量传递和辐射到广大同学中去,形成风气,人人都来培育、践行、弘扬优良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撰稿:陈甫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