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2月21日上午,《广东老科联》编委、通讯员会议在华南师大顺利举行。老科联顾问(原副会长、华南师大原副校长)王开发同志、老科联副会长张孝祺同志、老科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周修震同志、华南师大离退休协会副理事长刘浩泰同志、《广东老科联》总编徐英同志及编委、通讯员共15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王开发同志主持,他说,过去任老科联副会长的时候,分管宣传工作,所以《广东老科联》委托华南师大退协编辑,具体任务由《师大晚晴》编辑部操办,说白了,《广东老科联》、《师大晚晴》的编辑部是一套人马,两块招牌。老科联理事会换届之后,王开发同志转任顾问,但《广东老科联》仍然由华南师大退协主持编辑,不过《广东老科联》编委、通讯员队伍做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接着由徐英同志介绍与会同志互相认识。 接着,周修震同志简单说明了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他说,叶伯享副会长本来要出席这次会议的,但明天要赴京参加全国老科联的换届会议,需要做相关准备工作,所以不能到会,委托他向与会的同志问好。周修震同志说,老科联有40个会员单位,下设六个服务团(农业、医疗卫生、工业、教育、科普、规划),经常组织离退休的老同志上山下乡、进入社区,为社会再做奉献。《广东老科联》近年来每年出四期,在宣传老科联“六个老有”活动,使社会了解老科联、扩大老科联的影响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接近岁末,我们开一个会来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讨论明年的工作怎么样进一步改善提高。 徐英同志说,《广东老科联》一年以来宣传了老科联的工作,会员单位中《中大老园丁》、《华工秋韵》、《师大晚晴》办得比较好,都能及时反映本单位退休老同志活动和生活,反映他们的先进事迹,有不少内容充实了我们《广东老科联》的稿源,个人作者如张孝祺、程龙生等同志也积极写稿。今后,希望通讯员不仅自己多写好稿,还应该积极组稿,广泛发动本单位的人写稿,只有稿源丰足,《广东老科联》才能越办越好。稿子也应该写得生动、活泼、有趣,形式要多样,书法绘画、诗歌摄影都行,要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栏目的设置也可以放宽思路,诸如《历史回眸》、《健康养生》等,需要大家集思广益。 与会者都积极发言,献策建言。大家认为,老人书刊不少,《广东老科联》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突出“老”和“科技”。如何发挥老科技人员的作用,他们中间有很多感人的事迹,但没有很好宣传,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事迹,比如华师大的王传基同志参加了“神五神六”的有关项目的开发研究,省农科所有的老专家在育种方面比在职时的贡献都要大,中大一位研究审计工作的老教授,培养的学生有许多厅局级干部,其中没有一个贪腐分子,这些学生还集资120多万为老师为母系成立奖学基金。这些材料发掘出来,加以宣传,可以教育勉励很多人。再比如市老工程师协会就广州市的河涌整理和直饮水的问题广泛调研,制定规划,得到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表扬,认为对市政工程的决策有很大参考价值。这些事迹,应该搞专访,发掘出来,多做宣传。建议搞人物专栏介绍老科技工作者,可以写他们的学术自传,既能够作为资料给后人查询,也可以成为今后写《广东科技发展史》的材料准备。可以多搞一些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技文章,比如科技创新、科技趣闻、医疗保健、历史知识、语言文化等等。不仅要研究如何把科技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而且反映的面应该更广一些,比如下面只有四个市县的老科协参加我们老科联,应该让更多的市县参与、关注我们的工作。与会者还就《广东老科联》栏目的设置、版式的安排(比如不要过多地留下空白,可以以补白之类的小东西填补,使读者的视觉感受更好)、稿件的校对等问题提了很好的建议。 王开发、周修震、徐英等同志最后对大家的积极建议做了归纳总结,说下面会安排编辑部的同志开会,进一步消化吸收大家的意见。希望每个单位的通讯员一年交2-4篇稿件,以保障稿源,也能够更广泛地反映各单位的先进事迹,不至于出现文章报道局限于几个单位的活动的情况。王开发同志还特别提到不仅要写老同志的奉献精神,还应该在关爱老同志的问题上多做文章,构建和谐社会。周修震同志还建议评选优秀编委和优秀通讯员,给予表扬奖励。大家都认为,这次会议十分成功,将有助于《广东老科联》今后的工作。会后,大家一起到陶行知塑像前合影留念。 何天杰供稿 |